
曹杨,在苏州玉雕界以制作玉牌闻名。我认识曹杨,就是从他的玉牌开始的。那是在2010年的苏州第三届“子冈杯”玉雕精品展上,我看到了曹杨新创作的玉牌和田白玉籽料《道法自然》,便觉得他的作品与众不同。玉牌正面刻画了老子掐算天象的形象,那清癯的面容,飘逸的长髯,自然拂动的长袖,以及右下角的太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老子道家思想的境界。玉牌反面则随形开框,浅刻阴雕行书“道法自然”。作者有意用边框将“法”字的一半裁去,给人以“法力”无限的遐想。作品人物形象形神具备,书法笔力遒劲。玉牌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美感,使人耳目一新。作品一举获得了金奖,并受到了媒体的褒奖。——冷坚
成名后的曹杨,依然是那样的淡定平和,脸上露着谦和的微笑,身上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而正是这种书卷气浸润了他的作品,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文人的气质。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同样,我们也可以从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人品。
道法自然
曹杨,1968年生,在家排行老三,从小喜爱书法艺术。他先学柳体,后又学颜体。长大后,又效法文征明体和赵孟頫体。在小学四年级时,其书法就在中日书法交流展上获奖。他本来想学美术专业,但却在小学毕业后考进了苏州评弹艺术学校。在四年的时间里,除了学习评弹艺术外,他还系统学习了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无锡工作。他虽是评弹专业毕业,却并不喜欢评弹。加上经常外出演出,生活不稳定,就想改行学美术。1985年,他考取了南师大书法系,但因经济原因而未去就学。后来,他从无锡调回苏州,在医疗用品厂工作。1991年,他看到朋友在做玉雕,就饶有兴趣地向朋友学。这位朋友送他一块小山料,让他去试着做做看。他回去后,边琢磨边做。半个月后,他做成了一个仿古件。朋友看到他的作品非常到位而深感惊奇。因为一般人做成这个仿古件,至少要三四年的功夫,而曹杨却半个月内竟无师自通。他试着将作品拿到市场上去卖,开价300元。人家误以为是老货,便以280元的价格买走了。在当时,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90元。而他在这半个月做一件玉器竟抵上了三个多月的工资。他想,这个工作比一般的工作好多了。从此,他迷上了玉雕。为了做好玉雕,他先后去故宫、上海、南京、苏州等博物馆,参观古代的玉雕作品,从中吸取精华,同时又购买了大量的有关书籍、专著,学习研究。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主要是对照实物临摹古代玉器,特别是乾隆时期的玉器。通过学习古人的技法,体会各个历史时期的玉雕韵味,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他所仿制的古玉,竟可以假乱真。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很多收藏家珍藏。当时市场上盛行仿古风。他想,这股风不会太久,必须要有所突破,于是便学习西方绘画、雕塑,了解当代美术的流行趋势,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的玉雕艺术中。
1994年,杨曦在玉雕界已颇知名。于是他决定要跟杨曦学习玉雕,就向杨曦表示自己的愿望。杨曦说,你先带个样子过来看看。第二天,他就带了一件仿古山料《知了》给杨曦看。杨曦看后即爽快地说:“你明天来上班”。这样,曹杨就在杨曦工作室里学了一年多。期间,他边做边学。杨曦的玉雕作品多为自己设计创作,清新、秀雅,充满着时代的气息。曹杨以其特有的悟性,向杨曦学到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法。
1995年,曹杨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直接面对市场,并从多变的市场中获取信息反馈,准确地针对市场动态、发展态势,创作既不脱离传统而又能表达现代审美风尚的作品。他从乾隆工玉雕作品中吸取优美的造型,再加上自己的创新理念,精心设计、精心制作。他的特别之处在于:每一件作品都是自己亲手制作,就连打磨也要自己做。而且他将工作时间全部放在夜里,而白天却在家睡觉。据他说,这是为了避免人来人往的干扰。十多年来,他广泛涉猎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题材,制作的作品有摆件、山子、挂件、牌子等。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他逐渐找到了自己发展的重心和方向———玉牌和小型随形挂件,而其中尤以玉牌为重中之重,而且在玉牌的创作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曹杨认为,玉牌虽小,但却是玉雕中最富艺术性的品种。无论是工艺,还是设计及艺术性都是集大成者,在玉牌上,诗、书、画、印都可充分发挥表现。明代陆子冈的“子冈牌”,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至今仍受收藏家的追捧。曹杨还认为,在设计玉牌时,自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可以随形设计,想做啥就做啥,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能做,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诗、书、画、印等艺术融合其中。曹杨在创作玉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完善,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将中国画中最讲究的意境美展现在牌子的画面上,追求画面的“雅”,而背后的文字诗句,则用最能体现书法韵味的阴刻技法雕琢。在牌额上也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牌额繁缛、重装饰的取向,将牌额纹饰与主体画面呼应,比如:画面是仕女,那牌额就会是花卉;画面是山水,牌额就会是远山烟云……在玉牌的制作上,则因材施工,细微之处,一丝不苟,常常能做到他人所不能做到的工。同时,还将西洋雕塑主体感强的特点运用到玉牌的浮雕中,特别是在他的一些薄意雕的作品中,浮雕高度有的不到2丝,但是却可以将主体感表现得非常强烈。
题西林壁
如今,曹杨的玉牌也被收藏家们誉为“集工艺之大成者”。作品在全国屡获大奖。2007年,他创作的《湖上小隐》玉牌,获得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银奖。该玉牌正面画面取材于苏州太湖风景,其前景是古木森森,凉亭渔舟;中景是石岸垂柳;远景则是远山小岛,太湖烟波浩淼,江南风光,恬静秀雅。玉牌反面,浮雕一枝特写的垂柳从上飘下,侧下方留白取框,框内阴刻行书唐诗一首,整个布局灵动秀逸,极富现代气息。
2008年,他创作的玉牌《逍遥无欲》和《洛神赋》在上海参加首届“神工奖”评选,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其中获得银奖的《洛神赋》玉牌在网上广为传颂。作品正面浮雕三国魏国诗人曹植笔下的“洛河女神”,反面则是阴刻浮雕曹植《洛神赋》中的一段,共197字,每个字仅2毫米大小,行书字体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笔笔精到,既有文征明的俊朗,又有赵孟頫的秀妍。
2011年,曹杨创作的玉牌《闻笛·李煜诗意》 又获得了第六届中国玉石雕精品展“百花玉缘杯”金奖。作品尺寸不大,但却具艺术感染力。其正面为一柔美女子在楼台上轻吹长笛;在她身后,窗帘轻拂,香炉内一缕香烟缭绕。窗外是江南湖景:远处芦苇有一小舟若隐若现,船上似有人在静听楼上传来的悠悠笛声。画面幽静深远,透出一丝丝的忧伤。玉牌的反面阴刻浮雕行书李煜的《望江南》词,更增强了作品如诗如画的意境美。
同年,苏州10位玉雕名家和杭州10位绘画大师联袂创作西湖十景书画玉雕作品。曹杨也是其中一位。按照分工,他如期完成了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玉牌的创作。玉牌以新疆和田白玉籽料精心制成,呈圆月形。其画面虚静、空灵。黛山,寒云,波光粼粼的湖面,静静的小舟、水榭,湖边的树林……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平远之景。中国传统的古典美、意境美尽显于这小小的玉牌之上。作品融浙派山水艺术和苏作玉雕艺术为一体,可谓是吴越文化水乳交融的佳作。
曹杨代表作无不融入了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的艺术和现代的审美理念,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令人不解的是,其作品从不署“曹杨”的名字,而是一概落款“润宗制”或“润宗治玉”。我问他:“这是为何?”他笑答:“不为别的,只为润玉。”
湖上小隐
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