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工”俗称“苏帮工”“苏工”,玉雕作品以小件为主,瓶炉、人物、花鸟、走兽无所不能,剔地阳纹、浅刻阴纹和镂雕工艺是苏工的传统技艺和特色。几百年来,玉雕艺人在传承传统技艺上殚精竭虑;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上也紧随潮流;市场竞争为苏州玉雕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今天,苏州玉雕业已形成作坊、工作室、创作室等几百间,玉雕从业人员近两万人的规模。
齐门路和园林路一带,是“苏工”玉雕大师们的聚集地,葛洪的“纤纤”玉雕工作室就坐落于园林路,典雅的装饰有别于市井的商家。数年前,葛洪搬来此处后十多家玉雕工作室也紧跟着在这块风水宝地“落地生根”,齐门路和园林路也因此名震全国,成为好玉者来苏必到之处。“如果3月份再拿不到令人满意的玉石原材料,我得在4月初去一趟新疆了,因为往年3月份是玉石原材料大量上市的时间,但今年的形势有些意外。”给人以敦实强健、谦逊温和、沉稳内敛之感的葛洪并不善言语,甚至是有些迂讷,但谈起对于玉雕的方方面面,那写满自信的笑容越发让人感知其心底的真诚与善良、自信与思量。
用葛洪自己的话说,之所以痴迷玉雕,完全是宿命使然。从小就痴迷绘画的葛洪,尤其钟情于国画的“境在画内,意在画外”,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总能带给人一些遐想的空间,展现着一种深邃的意境。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一变化。从初出茅庐时的山水山子的粗放,到花鸟件和明清仿古件的精微;从当初选题与选材的随性,到如今追求形式与内容高度契合的审慎; 从作品单一的观赏性向融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转变。葛洪似乎要将璨若星河的华夏文化尽可能多地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
浸淫于吴门文化的葛洪具有典型的文人性格,真诚而友善、精致而典雅是为其人其玉的真实写照。葛洪的玉雕特点是将历史传承古为今用、创新创意、追求完善,愿通过优质的材质、精细的工艺与质朴的艺术风格来打动观者,远离虚幻不实与忽悠,所以他选择的原料多是细白、温润的,经过彻底地挖脏去绺整形,然后再设计创作,最终将最完美的东西呈现给观者,真正做到一个“实”字,这一点是与葛洪的敦厚的人性相一致的。
每每拿起前些年的作品时,葛洪总能够找到一丝遗憾,这样的遗憾也许不是弊病而是他进步时自我否定的阶梯,就像老鹰的蜕变时啄的击落、指甲的拔出、羽毛的拔除一样要经历磨难,如此玉雕技艺才能升华成一个更高的境界。要建立一个设计团队是葛洪最近给自己的一个使命,因为玉雕的技艺进步和审美取向已不可避免地指向了当代性,题材和技术的多元化选择使得单兵作战已无优势可言,借助团队的力量和年轻人的设计理念促成当代开放式创作思维模式和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老鹰在40岁时做出了那个困难却重要的决定,40刚出头的葛洪也正在抉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