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有诺允有信”这是苏帮玉雕传人许永刚的座右铭,也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许永刚出生于苏州刺绣之乡东渚,儿时一个个美妙的中国传统图案在他心头播下了一粒种子,至今生生不息。中国传统图案优美流畅的线条直到现在都是他玉雕创作中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和造型基础。
2004年自立门户,成立了“允玉坊”玉雕工作室,其作品题材有着丰富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广泛吸收、融合明清、现代派的题材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和艺术观。其作品推陈出新,兼容并蓄,在苏帮细腻雕工的基础上,重构思、重设计、重创意,在造型、动态、纹饰处理和各种技术的运用上更为纯熟,创作渐入佳境。许永刚认为在动物件中头部的表现尤为重要,好比世界名车都有一张令人刻骨铭心的前脸,所以在他的玉雕作品中具有圆润及立体感的块面造型始终是动物头部更具神态和张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其风格的具体呈现。
以玉载道,才能有最真的传统艺术;以气人器,才能有最佳的传世新作。这便是许永刚的传承观,也是他的创新观。玉本顽石,散落于山野乡间而无人识荆,不经雕琢终不成器。历经二十载寒暑甘苦,终成大器,且时日越久,越觉涵养日深。在岁月的磨砺中和田玉的对话中,品格和艺术的相互结合参透,逐渐在传统的元素中融入了个人的风格。从最初模仿商代汉代的古玉,到不断摸索、学习、创新,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升华,也激励他去拓展视野,追求新的高度,在玉雕的艺术殿堂里攀登顶峰。华丽转身后的许永刚对苏作玉雕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玉雕在中国虽然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现在,其设计理念始终走不出传统,主题在山水花鸟中兜转,造型也缺乏变化,怎样让审美不疲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许永刚认为,现当代玉雕艺术是我国历史上又一鼎盛时期,但纵观近些年市场上的玉雕题材,大多是沿袭明清的套路。而绝大部分玉雕作品在题材选择、设计、工艺等方面都是追寻历史的单线遗传,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和与优秀艺术门类的优化嫁接,虽然有优秀继承的一面,但总体缺乏创新精神。“允玉坊”的作品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神韵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点,通过作品与收藏者的思想上的交流,来达到作品的实用与观赏性。
对于技艺和题材如何实现突破,许永刚认为,玉雕不应该再是简单的复古、尚古、尚雅,应是体现多元化、个性化、人文性、民族化、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社会节奏,反映现实生命及自然的感召和共鸣,这是一流玉雕大师的使命。想要做出符合时代风格的玉雕作品,必须从题材、内容、工艺、手法、思想、内涵上着手,这是当今玉雕设计者和制作者的使命。“长期以来,我追求写实和写意的完美结合,追求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创作出具有当代时代气息的玉雕作品,记录这个时代的文脉。让后人能够通过作品,清楚地了解当下社会人文特征和时代审美观。”许永刚说,琢玉就如同人的修炼一样,在磨难中才能得到灵性的升华。玉的光华内敛于心,君子的锋芒也不会时时显露,为人处世,应外表谦和,心则刚直,大事不让,小利不争,又始终不缺乏善解人意。
许永刚简历
1977年生于苏州,江苏省工艺美术师,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理事。
2008年作品《母子兽》获首届“子冈杯”铜奖;2009年作品《白玉鹦鹉》获“子冈杯”铜奖;2010年作品《龙凤定乾坤》获“子冈杯”金奖和“天工奖”优秀奖;2010年作品《国色天香》获“艺博杯”银奖;2011年作品《龙凤印》获“子冈杯”金奖和“天工奖”优秀奖;2012年作品《博古兽》获“苏艺杯”金奖;2012年作品《母子兽》获“神工奖”金奖;2012年作品《母子情深》获“天工奖”优秀奖。
国色天香
天娇
闻香
精忠报国
母子兽
守护
母子情深